湖北省孝感高中成立于1946年,解放初期,就是全省著名的18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恢复重建于孝感后湖西边,重建的孝高发展很快,1998年被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省级示范学校”。为了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果断决策,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学校负重拼搏,于2002年9月,成功实现孝感高中的整体搬迁。异地建设的孝感高中位于交通西路,占地近300亩,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建设起点高,具有绿色校园和网络校园的特点。
学校现有教职工344人,在校生4400余人,有75个教学班,专职教师269人,其中有湖北名师1人,在岗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91人,中级教师69人, 35岁以下年轻教师170人。
学校根据时代发展需要,精心打造孝高品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实施名师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探索民办教育和合作教育新路,创立了民办性质的“孝感市永新寄宿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国际学院合作成立了“孝感高中中澳国际合作部”。永新寄宿学校和中澳国际合作部的成立,使孝感高中“一主两翼”的格局得以形成,为孝感高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注重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形成了“笃行慎思 敏学善育”的优良校风,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位居湖北省前列。先后被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授予“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办法”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两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两次被评为“湖北省示范学校”,还先后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编钟奖”、“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等多种荣誉称号。
办学理念 兴学立德 培源则栋
教育思想 科学民主 公平正义 服务社会 回报社会
文化观念 尊重个性 学会关心 鼓励创新
提倡奉献 激励拼搏 强调协作
为人准则 敬业乐群 诚信感恩
管理风格 以人为本 恪守法规
学校精神 崇尚卓越 追求一流 拒绝平庸的拼搏精神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尊重他人 发展自我 和谐进步的团队精神
校 风 笃行慎思 敏学善育
校 训 有为有守 不忮不求
2007年高考,全校600分以上有159人,过一本重点线人数达532人,北大清华录取我校新生9人,因竞赛成绩突出被清华,北大,科大录取的共有9人,因小语种成绩优异被北外,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提前录取有10人;因文体特长突出被有关艺术,体育院校录取有32人。
2009年高考,高招录取分数线出炉,孝感高中高考名列全省前茅。高三(26)班汪烨同学以693分的优异成绩夺得湖北省理科状元桂冠。这是孝高历史的大突破。同时,该校高三(6)班曹攀同学又以594分的成绩夺得孝感市文科状元。上一本重点线人数达622人。
2010年,孝感高中学生戴梦佳成为今年高考全市理科状元,成绩为680分。孝感高中上一本重点线人数716人,其中文科41人,理科493人,体艺生178人,保送清华等学校4人。上二本线以上人数1082人(含一本)。
孝感高中未来发展是通过艺术化、程序化的学校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谋求建立文化校园,实现科学管理。在创建一流文化、实现一流管理、树立一流形象、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人才、兴办一流学校的过程中,积极提炼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系,使孝感高中具有鲜明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特征,确立孝高向国家级示范学校,国家级文明单位迈进的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形成全体孝高人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全国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的老师们过得并不太平。9月9日上午,该校70余名教师因对编制问题不满,聚集在校门内侧以静坐或站立的方式向校方表达诉求。事件起因是校方欲面向社会招录数十名有编制教师,而他们这些五六年前甚至十年前就进入学校勤恳教学并奉献青春的人可能面临被分流的风险。
该校另一胡姓地理老师称,他们今天上午就聚集在校门内理性表达抗议,但校方对他们的诉求置之不理,该校校长向金炳还夺过其手机摔在她腿上,导致越来越多教师前来声援。
与此同时,9月9日,孝感高中校长向金炳接受孝感广播电台在线访谈时,仍然避而不谈此次事件。
编制的意义在于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在教师感觉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他们还怎么拿出更多的教学精力放在课堂上?这就导致了教学质量和老师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对于学校而言,只会是一个恶性循环。没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就意味着招收不到优质的生源,进而就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长此以往,这将会成为压垮学校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解决教师编制和保证教学质量上如何做到平衡,是教育界需要思考的一大难题。
作为湖北省八校联考学校之一的孝感高中,以输出大批量学生进入清华北大而闻名。这所孝感市最好的高中,在今年的教师节前夕却爆发了大规模的教师罢课事件,引起广泛关注。近日孝感高中宣布将向社会招录50名在编教师,而在校工作多年的140多名临聘教师则要面临下岗分流的危险,教师们感叹“要个编制怎么就这么难。”
夏天特别热,冬天特别冷,学工科的还四年,唉。